大埔慈山寺 (上)

說起慈山寺,自然想起李嘉誠,因為這所寺廟是他個人出資發心興建的。說起李嘉誠,腦海裡就自然浮起「曱甴王」、「網開一面」、「黃台之瓜,何堪再摘」等詞語。如果你有留意香港正在進行的這場反政府運動,你一定知道我在說甚麼。

本來我對慈山寺的印象一般,預約很麻煩,時間很難遷就,平日都未必約到空位讓你去,周末就更加甭想,基本上,這是一間「很難去到」參觀的寺廟。我也一直認為它只不過是李嘉誠的後花園,但李先生近期關於反送中運動的言論,讓我覺得他有別香港其他富豪,起碼他還有良知、分得清是非黑白;對於社會的不公、當權者的不仁,以及白色恐怖,他還有慈悲和勇氣,作為一個對香港有貢獻和影響力的人,他沒有選擇在沉默之中死去。懷著對李先生的一份敬意,和難得有一天的生日假,決定帶阿媽一同去參觀。


去慈山寺的交通其實都很方便,官方網站上有教你怎麼去的。當天我們是在大埔黨鐵站搭小巴,在普門路口下車,然後慢慢走上山,不用擔心,路程不遠,沿路有樹蔭和輕風,舒服。


老媽已經拋離我了,但其實她年紀大,機器壞。生老病死,人生四大苦,希望她好來好去,一起去淨土,阿彌陀佛!

還未入山門,已經看到後面宏偉的素白觀音聖像
入解脫門?現實中,又有多少人對解脫成佛有興趣呢?
大多數人還是更喜歡醉生夢死的


不二,就是無分別,就是平等觀
就是自他無二,行善不再是一種主客的施捨
不二是真正慈悲的基礎
是真正佈施的開始

入了山門,就見到一生補處殿
裡面供奉當然是未來佛彌勒菩薩
彌勒菩薩

當然還有四大護法
彌勒後面自然是韋陀護法

通過彌勒殿,就是一個大庭院,還有眼前的大雄寶殿
大雄寶殿裡面三大尊是釋迦牟尼佛、藥師佛和阿彌陀佛
以及佛陀的兩大弟子,迦葉和阿難
大雄寶殿的一邊是普門,也就是觀音殿


另一邊是藏經閣
好想進去感受一下佛經的浩瀚
佛陀的智慧,不過是謝絕參觀

以前的僧侶沒有固定的道場,託缽乞食,不留財產,生活清靜,主要工作是教導佛陀的智慧,幫人解脫。現在的僧人為了道場經費,多做法事,忽略講經,寺廟好像變成一家公司,法師好像變成一個商人,佛教好像變成一門生意了!

大庭院的四個角落都種了菩提樹
我覺得它們很優雅,對它們望了很久
憶念起佛陀的點滴
慈山寺的緣起
觀音殿裡的觀音聖像



供水,其實是行禪用的。手捧水缽,盡量做到心無雜念,用清靜心來供奉觀音菩薩。阿媽當然不懂這些道理,我叫她捧著水缽,一步一句南無阿彌陀佛,她照做。事後我問她,你是不是一邊念佛,一邊在想其他事情或東張西望,她笑說,是啊!老實念佛一點都不簡單,心猿意馬是我們的習性。心有太多想要,但其實真正需要的,又有多少呢?



哇,終於見到你啦
南無觀世音菩薩
如果天壇大佛算是第一
你就是第二吧
再來一張,好宏偉
極樂世界的你更是我無法想像的吧

見普提樹、還是普提樹


正是因為預約機制,提高了參觀慈山寺的「成本」,所以寺廟的人流少,能夠保持住佛門的「清靜」。針沒有兩頭利,you win some you lose some。這個世界之所以完美,就是因為它不完美。你可不可以只想要開心,不要痛苦?只要成功,不要失敗?只要擁有,不要失去?只要讚美,不要批評?毀譽、得失、苦樂、譏稱,一直都是一體的兩面。當我們享受快樂的同時,其實苦因已經種下!人一向都不是追求完美,他只是追求完美(好)的一半,所以他註定受苦!

慈山寺最注目的地方,不是它的仿唐建築風格,或號稱全港戶外第二大的觀音聖像,而是觀音聖像座下的佛教藝術博物館,裡面收藏著李先生在世界各地收購回來的佛教珍寶,供大眾觀賞,追憶佛教的發展歷史,見証這位平凡的古印度太子,如何憑著非凡的慈悲和智慧,至今依然令眾人對他恭敬膜拜。(下期續)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

荃灣竹林禪院

屯門妙法寺

鑽石山志蓮淨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