消失的子彈 (2012) - 成佛與公義
★★★☆☆ |
不要拿〈消失的子彈〉跟〈神探福爾摩斯〉比較,兩者在格局和風格上都是兩碼事。當〈神探福爾摩斯〉已經變成熱鬧(或者說胡鬧)的動作片時,難得看到如此冷靜、重劇情的推理電影。劉青雲的演繹依舊有說服力,謝霆鋒也收斂了誇張的表演,順眼了很多。那樁案子也並非那麼撲朔迷離,結局也並非那麼出人意表,只要多加留心,在電影的開頭已有暗示。警探郭追(謝霆鋒)頂撞上司說:不是沒有證據指證他(犯人),只是因為他是有錢人的兒子。這讓我想起「我爸是李剛」事件。當公義變成只是有錢人的玩意,你會怎麼做?
戲中劉青雲飾演的政務警察,喜歡到監獄去訪問犯人,因為他相信人性本善,想知道好人為何會做壞事。假如人性本來是善,為何這個世界有壞人?假如人性本來是惡,這個世界為何又會有好人?其實,人性根本沒有所謂的「本來是善」或者「本來是惡」,如果有,那好人永遠不會變壞,壞人也永遠不可能變好。人性雖無本來善惡之分,但人皆有善的趣向,因為人皆追求幸福,在有選擇的情況下,沒有人喜歡作惡,帶著愧疚過生活。
經論說:人皆有佛性。如果人「本來」具佛性,那我們還花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去修行幹嘛?反正遲早成佛,作惡作善還有關係嗎?修行也成佛,不修行也成佛,那還需要修行守戒嗎?其實,「人皆有佛性」意思是說,人皆有成佛的願望或趣向,因為沒有人喜歡受苦。人人都追求安穩自在的生活,而安穩自在的生活須建基於平靜、理性的心。試問一個情緒經常大起大落的人,何來的幸福生活?問題是,世人追求的所謂幸福都是基於一些無常的物質(條件),而成佛的結果是得到一種不基於任何條件的幸福。假如問你:是否願意成佛?你未必想,更可能反感;但如果問你:是否想得到一種無條件拘束的快樂?你一定想。但其實兩個問題的意思是相同的。錯誤理解「人皆有佛性」,就會覺得佛陀在自打嘴巴,因為這和他宣說的「無我」觀念是相違背的。慧能大師的「五自性」只是方便說而已,大家想得到真正的幸福,還須付出相當的努力。
這部電影有說教的地方,我很欣賞。兩位主角最後大談公義,誰是誰非?我覺得,你可以去追求你所謂的公義,但前提是,不能犧牲他人的性命與自由。真正的公義應該不參雜個人價值的,可世上沒有不參雜個人價值的公義。我們生活在一個沒有「公義」的世界,這是事實!
Comments
Post a Comment